close

北京城裡的澳洲軍旗

1901年1月1日,八國聯軍占領下的北京張燈結彩,卻不是為瞭慶賀陽歷元旦,而是為瞭慶賀在世界的另一頭誕生的一個新國傢:澳大利亞聯邦。這個南半球的巨大島嶼上,六個英國殖民地組成瞭聯邦國傢,將在這一天舉行開國大典。
駐紮在北京的2000多名大英帝國軍人,在這天舉行瞭大閱兵,慶祝又一個新國傢的誕生。伴隨著《上帝保佑女王》及進行曲的鏗鏘節奏,包括澳大利亞軍隊在內,各種膚色的士兵在米字軍旗的帶領下,荷槍實彈,列隊行進。這其中,也有不少黑頭發、黃皮膚的華人士兵,他們分別來自新加坡、中國香港及威海。
在北京冬日的朝霞下,一個年輕的國傢誕生瞭,歡呼聲響徹在另一個古老的國傢的廢墟之上。由此,八國聯軍的中國之戰,不僅成為澳洲殖民軍(作為英軍一部分)的首次亞洲之戰,更是澳大利亞聯邦的首次海外軍事行動。
澳大利亞的年輕旗幟,飄揚在瞭北京的上空……美國商標申請費用

帝國征集令

1899年開始,義和團運動在中國風起雲湧,迅速占據各國媒體的主要版面。但對於澳洲大陸的六個英屬殖民地來說,他們更關心的是即將水到渠成的聯邦成立。
經過多年的政治角力後,1900年3月,澳洲各殖民地代表齊聚倫敦,進行聯邦成立前的最後磋商,聯邦憲法草案隨即於7月份提交英國議會審核。
此時,北京形勢迅速惡化,中外對立局面日趨嚴峻,大規模的流血沖突一觸即發。6月4日,法國公使提出建議:“凡有艦隊在中國沿海一帶的各國公使,應立刻通電本國政府,要求下令給各國海軍統帥,在北京被封鎖而排外運動占上風的情況下,立刻采取必要的營救辦法。”6月16日,為搶占軍事先機,各國聯軍向大沽炮臺中國守軍發出最後通牒,次日凌晨,經過慘烈的戰鬥,大沽炮臺失守。
作為列強中的帶頭大哥,英國此時面臨兩難選擇。遠東局勢糜爛如此,為維護英國利益和權威,其勢不能不出兵;但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,此時卻無兵可調。英軍的主力部隊被牽制在南非,正在那裡與荷蘭人鏖戰,史稱“佈爾戰爭”。佈爾戰爭也吸引瞭澳洲人的註意力,澳洲各殖民地向南非投放瞭2500人的常規部隊和3500人的民兵(Citizen’s Bushmen),來自南非的傷亡消息占據瞭各大報的版面。
作為最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,印度軍隊也已被大英帝國調往世界各地,以填補英軍主力開赴南非後留下的防衛空虛。此時東亞告急,英國隻能轉向其他殖民地(或類殖民地)挖掘軍事潛力,連剛剛組建不久的威海衛“華勇營”,也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區參戰,與香港軍團、新加坡軍團及若幹印度軍團一道,組成英軍主力,參與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戰鬥。
澳大利亞,作為亞太地區的唯一“白膚色國傢”,是大英帝國的真正子弟兵。英國政府征詢瞭澳洲各殖民地的意向,各殖民地政府痛快地表示,隻要“祖國召喚”,他們將立即派兵參戰。

組建水兵部隊

澳洲其實也已無兵可派:陸軍主力已於1899年10月悉數開往南非,倉促之下,不可能再招募並訓練一支足夠的新軍。唯一的辦法,就是組建和動用水兵(Bluejackets)開赴中國。英國傳統上本就重視使用既能提供運能、又能提供戰鬥力的水兵,經常動用他們參與陸上軍事行動。1885年澳洲各殖民地的水兵就曾聯合組建過“澳洲蘇丹部隊”(Australian Sudan force),嶄露頭角。
與組建陸軍相比,建立一支赴華水兵部隊,兵源更是有著相當基礎。澳洲當時已經建立瞭幾支初具規模的海軍部隊。
1854年克裡米亞戰爭(Crimean War)爆發,英俄兩國兵戎相見,澳洲各殖民地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北方的威脅,擔心俄國艦隊會揮師南下。而英國皇傢海軍在澳洲的力量卻十分薄弱,隻有一艘小炮艇、一艘測量船和4隻小船。
為瞭對抗俄國的威脅,英帝國於1859年開始組建皇傢澳洲艦隊,專司澳洲水域防衛。而有著“新金山”之稱的維多利亞殖民地(Victoria,首府墨爾本),則開始自行組建海軍,其從英國訂購的維多利亞號(Victoria)輕巡洋艦,直到1865年都一直是澳洲本土海軍的唯一軍艦。
1900年6月27日,大英帝國殖民部向南澳(South Australia,首府阿德雷得)殖民地總督發出緊急電報,並由其轉給其他殖民地總督,希望能從澳洲緊急征調3艘可在中國長江等水網地帶行動的艦隻。從澳洲征調隻需3周,從其他地方調集則需6周。帝國政府希望從帝國直轄下的皇傢海軍澳洲艦隊抽調兩艘,從澳洲預備役艦隊(Auxiliary Squadron)中抽調一艘,後者的經費由澳洲各殖民地與帝國政府共同分攤,根據法律規定,調動其軍艦到澳洲之外區域,必須經過殖民地聯合會議同意。
6月29日,維多利亞殖民地政府首先同意,並表示自己的200人左右的部隊可以在一周之內整裝待發,且將自費承擔這支部隊的開支。隨後,各殖民地政府紛紛表態支持。
最大的殖民地新南威爾士建議,各殖民地可自行武裝一艘或多艘預備役艦隻,開赴中國直接參戰,但費用應由帝國政府承擔。新南威爾士政府甚至希望承攬帝國軍隊在華行動的軍糧供應,為此,新南威爾士總理還立即下到鄉村進行糧食狀況調查。但顯然,與維多利亞殖民地自費承擔軍費的提議相比,新南威爾士的建議並沒有吸引力。
幾經周折,澳洲各殖民地與大英帝國政府最後確認,由新南威爾士、維多利亞兩個殖民地各組建一支水兵部隊,由南澳殖民地提供一艘作戰軍艦,開赴中國直接參戰。美國商標登記
7月11日,維多利亞部隊組建完畢,成員多數為水手,平均年齡為35歲,四分之三的人已婚,這與開往南非的陸軍部隊平均僅22歲且多為未婚形成對比。維多利亞殖民地給予士兵的工資為7.6先令/天,遠高於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的5先令/天標準,凸顯其擁有金礦的財大氣粗。維多利亞部隊甚至還給每人發瞭些卡其佈料(Khaki),預備到香港後可以找到裁縫添置新軍裝。
新南威爾士部隊也在7月底遴選完畢,除瞭水兵外,他們還從本為南非戰場準備的一支陸軍部隊中抽調人員,加強瞭赴華部隊的陸上攻擊能力。這些陸軍士兵雖然願意到中國為國效力,但表示不想轉入海軍建制,而這又招來水兵們的憤怒,他們也表示不希望與陸軍為伍。最後,這支小分隊隻好折衷命名為“新南威爾士海軍陸戰隊輕步兵”,把陸海軍特點都體現出來。
英帝國派遣瞭撒拉米斯號(SS Salamis)運兵船前來運送澳洲軍團。7月30日,維多利亞部隊在墨爾本舉行盛大武裝遊行,在當地民眾歡呼聲中,誓師出發。
8月4日,撒拉米斯號到達悉尼,在當地也舉行瞭音樂會等勞軍歡送活動,隨後,新南威爾士部隊登船,兩軍會合。8月7日,撒拉米斯號在盛大的歡送儀式後離開悉尼港,燈塔給他們掛出信號:“一路平安”,他們則向燈塔回復旗號:“再見澳大利亞”。
隨後,撒拉米斯號停靠在傑克遜軍港,次日起錨開赴中國。
8月10日,南澳殖民地所派的軍艦護衛者號(Protector)也離開傑克遜軍港。




*除《中國經營報》署名文章外,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。
責編:孫美國商標登記費用傢佳 sunjiajia@cbnet.com.cn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uq646yy64 的頭像
    wuq646yy64

    可樂的網購推薦

    wuq646yy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